在聚乳酸(PLA)熔体加工过程中,分子链松弛速率快、高温下难以维持取向结构的问题长期制约其高性能化应用。如何定量调控分子链网络以抑制松弛并提升结晶取向,是开发生物可降解高强材料的关键挑战。
本工作通过熔融共混环氧共聚物(MGB),设计出支化密度(φ)精确可控的长链支化聚乳酸(LCB-PLA),发现两个支化密度阈值φ₁=2.57和φ₂=6.47 mol/104 mol C,揭示了支化密度与熔体拉伸行为的定量规律:(1)低支化密度(φ ≤ 2.57 mol/104 mol C):线性链松弛迅速,取向结晶度<10%;(2)中支化密度(2.57 < φ < 6.47 mol/104 mol C):局部链网络初步抑制松弛,结晶度提升至15%;(3)高支化密度(φ ≥ 6.47 mol/104 mol C):拓扑缠结形成全局强网络,取向度与结晶度跃升至56%和36%(较线性PLA提升4倍以上)。本工作建立了支化密度-松弛时间-结晶性能的预测模型,为加工工艺提供理论指导。
相关成果以题为“Branching-Density Dependent Chain Relaxation and Orientated Crystallization Behavior of the Stretched Polylactic Acid Melt”发表于Macromolecules。江南大学马野博士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,江南大学马丕明教授为该论文的通讯作者。该工作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(2022YFB3704900)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(52373037, 52073123, 52403022)和江苏省研究生研究与实践创新计划(KYCX25_2678)的支持。

原文链接:https://pubs.acs.org/doi/10.1021/acs.macromol.5c00347